2025年05月31日   
 
上一篇   下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
聚民意 建诤言 谋发展
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
  王晓楠

 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高端载体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。西湖区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均具有先发优势,但在加速形成集群效应方面存在产业链不够完备、相关专业人才供需矛盾、政策扶持不够精准等问题。

  如何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,打造全市未来产业高地?王晓楠代表民革西湖区基层委员会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:一是建立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;二是有的放矢提供精准服务;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夯实发展后劲;四是组建产业联盟促进企业合作;五是整合相关政策打造高地名片。

  庞清华

  近年来,西湖区深入贯彻落实确定了建设“阅读第一区”的工作目标,基本形成全域供给适度均衡、需求充分释放、服务主动多元的“阅读第一区”西湖模式。

  如何加快阅读品牌建设,创建“阅读第一区”?庞清华代表新闻文体界别委员活动组、蒋村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:一是打造具有“西湖味”的阅读服务体系;二是构建具有“西湖范”的阅读服务联盟;三是主动搭建“西湖圈”的阅读宣传矩阵;四是保障落实“西湖力”的软硬件加持。

  陈燚芳

  2024年,西湖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,通过政策扶持、资源整合、品牌孵化等多元路径,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。

  如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,燃动投资消费“双引擎”?陈燚芳代表致公党西湖区基层委员会从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:一是改革优化推动一体布局,发挥规划统筹“组合效应”;二是产品创新强化一擎驱动,释放文旅消费“带动效应”;三是城乡融合绘就一张蓝图,放大品牌传播“牵引效应”;四是文旅发展实现一链多融,强化服务提升“助推效应”。

  陈铁英

  近年来,西湖区以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为目标,加快应用场景创新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,涌现出了云深处科技、五八智能等一批在机器人业界有影响力的企业。

  如何紧盯数实融合聚变,加快打造AI机器人产业高地?陈铁英代表民建西湖区基层委员会分享了3点建议:一是强化政府统筹,培育示范应用场景;二是建立工作机制,完善要素保障环境;三是提升优秀表达,共绘产业发展图景。

  桑 健

  近年来,西湖区通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、增强企业家信心、赋能民营经济新发展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  如何健全多元法治化赋护体系,助力西湖区打造优商强商高地?桑健代表九三学社西湖区基层委员会提出了4点建议:一是加快优商强商政策落地,构建全方位政策赋护体系;二是加强规范执法、能动司法,构建立体化法治赋护体系;三是增强涉企法律服务深度和广度,构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体系;四是大力营造优商强商氛围,构建形成全社会法治赋护共识。

  祝双夏

  黄龙商圈作为西湖区重要的商务CBD,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,尤其是汇集了一批优质泛法律服务业企业,为打造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  如何打造黄龙法务集聚区,建设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高地?祝双夏代表灵隐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、致公党西湖区基层委员会从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:一是筑巢引凤,夯实根基;二是精准对接,优化服务;三是集成联动,提质增效。

  郑艳杰

 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政府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成为推动经济发展、促进产业升级和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工具。

  如何打造政府基金矩阵,助力“三创”翻出“筋斗云”?郑艳杰代表经济界别委员活动组、 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出了4点建议:一是加大资金支持,整合提升基金群;二是健全机制保障,提升经营绩效;三是扎根重点产业,提升服务水平;四是强化运作管理,完善运作机制。

  谢 炯

 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。银发经济是老龄社会最具活力、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,发展银发经济,既是提高民生福祉的坚实支撑,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。

  如何聚焦养老产业融合发展,拥抱银发经济新蓝海?谢炯代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活动组、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港澳台侨委员会提出了3点建议:一是完善银发经济实施体制机制;二是加强银发消费多元产品供给;三是积极探索“1+1+6+N”发展路径。

  胡 亮

  西湖区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持续探索国企物业去化、租金成本综合改革。

  如何提升存量商办物业利用绩效,助力区属国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?胡亮代表九三学社西湖区基层委员会、区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了4点建议:一是坚持多措并举,探索物业销售及租金成本改革;二是优化开发时序,形成土地分级分区有序开发机制;三是打造产业链条,建立产业业态的协同发展机制;四是完善政策体系,激发园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。

  文 扬

  西湖区聚焦“老有康养”难点堵点,全力推进安宁疗护工作,但仍存在供需矛盾突出、政策支持有待加强、团队构建尚不完整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、公众认知度有待提升等问题。

  如何构筑安宁疗护体系,助推医养康护一体化建设?文扬代表民盟西湖区基层委员会从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:一是拓展服务覆盖面;二是加大政策支撑力度;三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;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安宁疗护;五是加强宣传普及生命教育。

  潘海颖

  近年来,西湖区随着中小学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、儿童友好城区的打造,文旅产业中教育类研学游版块已悄然形成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  如何打好“首”字牌,解码研学旅游产业“新爆点”?潘海颖代表妇联界别委员活动组、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提出了3点建议:一是加大“首发”政策作用发挥,促进研学旅游产业迭代发展;二是加快“首发”产业联盟,推动研学旅游产业蓬勃发展;三是加强“首发”品牌建设,推动教育研学产业出圈出彩。

  鲍雯雯

  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,其根基在于学校教育,尤其是需要深化中小学科技教育。西湖区在政策与实践层面已作出了积极探索。

  如何聚焦加快创新人才基础培育,持续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?鲍雯雯代表民盟西湖区基层委员会、教育界别委员活动组提出了3点建议:一是强化场地设备支撑,完善科技教育硬件基础;二是加强科技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,提升内生力;三是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,构建科学教育多元联动体系。

  记者  诸葛曾晓  蒲鸿刚  摄影  娄敏青

  5月29日下午,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。12名委员围绕推动未来产业发展、助力打造“阅读第一区”、聚焦发展银发经济、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等主题发言,为“六六行动”再深化、“两高两区”再出发建言献策。

上一篇   下一篇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