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的第一口鲜来啦 西湖龙井43号开采 2025年03月21日  

  记者 骆盈颖 通讯员 杜旭琪

  3月20日,西湖区首批春茶迎来采摘期。春意渐浓,茶农们抢抓时节,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“鲜”入市。

  早晨6点开工 龙井43品种零星采摘

  正值春分,走进转塘街道上城埭村,连绵茶山满目青翠,茶农们头顶斗笠帽、身挎茶篓,穿梭于茶田间,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翻飞,熟练地采摘下一片片嫩绿的茶叶。 

  沿着茶山的小路往上走,茶农李玉梅和几位采茶工正忙碌着。“我们今天早上6点左右就开始采茶了,上午大概能采10斤鲜叶,要一直忙到太阳下山。”李玉梅边说边乐呵呵地展示着大家的劳动成果。一芽两叶,一提一捏,青翠欲滴的鲜叶早已覆盖了茶篓的底部。

  “这一片海拔比较高,阳光充足,能采的鲜叶要比下面的多,茶叶的品质也会好一些。”据李玉梅介绍,她家共有约6亩茶田,今年招了11个采茶工,基本是从安徽、江苏等周边省市过来的。 

  来自江苏南京的田大姐告诉记者,3月16日她就来到转塘,早早为采茶做准备。“之前我就帮李大姐采过茶,虽然采茶辛苦,但每餐都是热腾腾的家常菜,她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得特别好,所以我今年又来了。”

  霜冻影响部分新芽 但品质不减

  记者注意到,除了海拔较高处的茶园外,周边大部分的茶园还没有开采。受前期冷空气影响,今年西湖龙井茶的萌发状态偏晚。 

  “前段时间天气不稳定,降温碰上霜冻,我们提前做了保温措施。今天早上6点过来看,遮阳网上全是霜,气温还是有点低,能采的不多。”成大哥家有6亩茶地,一早上采了4.6斤鲜叶,仅能出1斤干茶。 

  所幸,下层新叶长势还不错,后续天气也比较给力,光照充足,气温逐渐回升。从当天的情况来看,龙井43品种这两天零星开采,预计3月24日会陆续大范围开采,西湖龙井群体种也将在3月底迎来大面积开采。 

  茶叶采摘完成后,要把茶叶倒出来,在阴凉的室内,完成摊青,使茶叶上的水分消散,然后进行杀青、回潮、挥锅等程序,最终制成成品茶叶。

  茶农穿上“钢铁战衣” 无人机派送“茶山快递”

  今年,留下街道东穆坞村的茶园里来了不少“新员工”——新科技产品如“钢铁骨骼”外骨骼设备和无人机成了茶农们的得力助手,为茶产业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活力。 

  65岁的茶农章建明第一次穿戴上了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,他兴奋地告诉记者:“登山的时候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,每一次抬腿,大概抬到10公分的时候,就会有一股力在助推着往上走。” 

  杭州智元研究院智慧助力助行事业部负责人任敬伟介绍:“茶农穿戴上设备之后,通过为髋部肌肉提供助力,有效减轻了行走和登山时的肌肉能量消耗,让茶农们在采茶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。” 

  除了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,无人机也在今年的采茶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了茶园中不可或缺的“运输能手”。 

  在山下,记者看到无人机底部绑着一根结实的麻绳,麻绳另一头系着一个竹筐,里面装了几份盒饭。茶农邵陈亮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,竹筐随着无人机的起飞慢慢运输到山上。几分钟后,山上的茶农们便拿到了热腾腾的午饭,并将采摘好的新叶放入竹筐中。无人机返回落地时,竹筐里已经装满了新鲜茶叶,据介绍,无人机一次可以负重120斤。 

  东穆坞村工作人员章慧敏介绍:“每个采茶工上下山送茶、回家吃饭至少要花费1小时的时间,如果用无人机,一个来回只需要5分钟,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。”对于年龄较大的茶农来说,无人机的使用更是减轻了他们上下山的负担。 

  从春分开始采摘,持续到谷雨前后。一年一度的春茶季期间,采茶工来回作业,炒茶人精心炒制,游客们纷至沓来,西湖区的茶山绿海间将是一派繁忙景象。